21.我国《失业保险条例》规定,失业保险待遇的领取根据职工本人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时 间确定。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,领取失业保险期限最长为( B )
A.12个月
B.24个月
C.18个月
D.30个月
22.“魔鬼”训练是一种( B )
A.内化型训练
B.外化型的逆向“挫折”训练
C.外化型体能训练
D.外化型顺向训练
23.马克思称之为用“饥饿政策”进行人事管理的阶段,其人性假设的基础是(B )
A.人天生是懒惰的,必须采用强制手段
B.人是经济人,是为了吃、喝等个人利益而劳动
C.人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而劳动
D.人不只是为了金钱、物质而劳动,人有社会责任感
24.以提高员工分析和决策能力、书面和口头沟通能力、人际关系技巧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属于( A )
A.技能培训
B.知识传授培训(本资料由安通学校提供)
C.态度转变培训
D.工作方法改进培训
25.“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”体现在人员甄选的原则上是( A )
A.用人所长原则
B.民主集中原则
C.因事择人原则
D.德才兼备原则
27.人员激励机制包括以下内容 ( ABC )
A.激励时机
B.激励频率
C.激励程度
D.激励深度
E.激励广度(本资料由安通学校提供)
28.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养老保险类型是( C )
A.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
B.国家统筹型社会保险
C.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险
D.子女抚养型养老
29.从性质上讲,行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培训属于( C )
A.常规教育
B.学校教育
C.继续教育
D.基础教育
30.美国学者卡兹通过对组织寿命的研究,认为组织内信息沟通水平最高、获得成果最多的最佳组织年龄区为( D )
A.0.5年―3年
B.1年―3.5年
C.2年―6年
D.1.5年―5年
31.绝对标准考核就是( B )
A.用同一尺度衡量所有的人
B.用同一尺度衡量相同职务的人
C.用不同尺度去衡量所有的人
D.用不同尺度去衡量同一职务的人
32.期前激励就是在工作开始之前,公布任务指标及相应的奖惩措施。这种激励主要适用于( B )
A.工作周期长,任务不易明确的项目
B.工作周期长,任务比较明确的项目
C.工作周期短,任务很明确的项目
D.工作周期短,任务不明确的项目
33.公共福利是指 ( B )
A.社会要求提供的福利
B.法律规定必须提供的福利
C.员工要求提供的福利
D.组织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所提供的福利
34.“目标一致理论”认为,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时,人员就不会流动。提出这一理论的是( C )
A.美国心理学家库克
B.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
C.日本学者中松义郎
D.美国心理学家勒温
35.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,激发人的主动精神,使其工作热情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,发挥出内在潜力。这种激励形式称为( C )
A.正激励
B.负激励
C.内激励
D.外激励
36.当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需要时,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,使其改变行为方向,这种激励是( D )
A.内激励
B.外激励
C.正激励
D.负激励
37.在劳动过程中,防止人员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是( B )
A.加强福利待遇
B.改善劳动条件
C.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
D.保障劳动者权益
38.津贴作为一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手段,它分配的唯一依据是( B )
A.有效劳动时 间的长短
B.劳动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优劣
C.劳动者的技术业务水平的高低
D.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的大小
39.在绩效考核中,因素评定法的评定角度主要有( ABCD)
A.自我评定
B.同级评定
C.下级评定
D.直接领导评定
E.顾客评定
40.在实行工资制度的情况下,能反映职工实际可以交换得到的商品和服务量的工资是( C )
A.货币工资
B.名义工资
C.实际工资
D.实物工资
留学群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栏目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