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.根据生产总量、工人劳动效率和出勤率来核算定员人数的方法属于( )。
A.按机器设备定员
B.按比例定员
C.按劳动效率定员
D.按岗位定员
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按劳动效率定员是根据生产总量、工人的劳动效率,以及出勤率来核算定员人数的方法,实际上就是根据工作量和劳动定额来计算人员数量的方法。凡是有劳动定额的人员,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,因为人员的需求量不受机器设备等其他条件的影响,更适合用此方法来计算定员。
13.( )亦称详细定员标准,是以某类岗位、设备、产品或工序为对象制订的标准。
A.效率定员标准
B.岗位定员标准
C.单项定员标准
D.设备定员标准
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,劳动定员标准可区分为单项定员标准和综合定员标准。单项定员标准又称为详细定员标准,是以某类岗位、设备、产品或工序为对象制定的标准;综合定员标准亦称概略定员标准,是以某类人员乃至企业全部人员为对象制定的标准。
14.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前提下,企业定员应强调精简、高效、节约的原则。下列不属于保证该原则顺利执行应做好的工作的是( )。
A.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
B.提倡兼职
C.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
D.完善企业的用人制度
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前提下,应强调精简、高效、节约的原则。为此,应做好以下工作:①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。在制定产品方案时,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,不要为了多留人或多用人而有意加大生产任务或工作量;②提倡兼职。兼职既可以充分利用工作时间,节约用人,又可以扩大员工的知识面,掌握多种技能,使劳动内容丰富多彩;③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。新的岗位的设置必须和新的劳动分工、协作关系相适应,即在原有的岗位上无法完成的职责出现的时候,才能产生新的定员。
15.企业劳动定员标准的特征不包括( )。
A.法定性
B.技术性
C.精确性
D.统一性
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劳动定员标准作为劳动定额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属于劳动定额工作标准,具有劳动定额标准的科学性、技术性、先进性、可行性、法定性、统一性等一系列特征。
16.( )亦称概略定员标准——是以某类人员乃至企业全部人员为对象制订的标准。
A.比例定员标准
B.综合定员标准
C.效率定员标准
D.设备定员标准
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,劳动定员标准可区分为单项定员标准和综合定员标准。其中,综合定员标准亦称概略定员标准,是以某类人员乃至企业全部人员为对象制订的标准。
17.以下关于企业定员的说法错误的是( )。
A.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
B.定员标准通过主观努力要能够达到
C.定员的执行需要有一个适宜的内外部环境
D.定员内部环境包括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
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D项属于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外部环境。
18.以下关于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的说法错误的是( )。
A.应用范围相同
B.劳动时间采用的单位长度不同
C.概念内涵相同
D.都是对人力消耗所规定的限额
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都是对人力消耗所规定的限额,但是计量单位不同、应用范围不同。
19.以下关于零基定员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( )。
A.零基法是以岗位劳动量为依据一切从零开始
B.零基法主要用来测定二、三线人员的定员人数
C.零基法是以某一类人员人数为基础,按比例定人数
D.零基法对工作量不饱和的岗位,实行并岗或由一人兼职兼岗
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零基定员法打破常规,改变了过去以某一类人员人数为基础,按比例定企业二、三线人员的传统方法,以岗位劳动量为依据,一切从零点开始,按工作负荷量和岗位负荷标准(系数)决定岗位设置,对工作量不饱和的岗位实行并岗或者由一人兼职兼岗,使定员水平趋于合理,劳动效率大幅度提高。
20.根据机器设备需要开动的数量和开动班次、工人看管定额,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的方法属于( )。
A.按设备定员
B.按岗位定员
C.按劳动效率定员
D.按比例定员
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按设备定员就是根据机器设备需要开动的数量和开动班次、工人看管定额,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。
21.费用预算与执行的原则是( )、总体控制、个案执行。
A.分项预算
B.分头预算
C.分别统计
D.整体需求
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费用预算与执行的原则是“分头预算,总体控制,个案执行”。公司根据上年度预算与结算的比较情况提出一个控制额度;大部分由人力资源部门掌握,项目之间根据余缺,在经过批准程序后可以调剂使用;对有些项目如培训费用,按使用部门进行控制,避免部门之间相互挤占而完不成各自的培训任务。
22.( )模式在企业经营预算中起主导作用。
A.收入一利润=成本
B.收入一成本=利润
C.收人=成本+利润
D.收入一成本=0
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企业做经营预算有两种模式:①收入一利润=成本;②收入一成本=利润。这两个公式代表了两种经营思想:第一个公式说明企业在预测市场状况后,应得到总收人,首先保证股东的利益(利润),余下的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,这主要是为了控制成本,不得浪费;第二个公式说明企业在预测了市场状况后,应得到的总收入首先扣除企业生产经营成本,对于股东的利益是剩下多少是多少。在实践中,这两个公式是交互使用的,但总趋势是“收入一利润=成本”模式在企业经营预算中起主导作用,它使企业有序经营,防止了人为的随意性。